一、概 况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创建于1953年。2005年获得学前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硕士学位授予资格,2011年开始招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201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资格,2014年被授予博士后流动站。2016年学前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成为省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新加坡建立海外研究生培养基地并招收首批学前教育专业硕士,是浙江省高校获批的首个境外办学项目。2018年开始招收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校园风光)
学院设有儿童发展实验中心,作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学前教育综合实验室、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实验室、儿童艺术教育实验室、动画实验室、玩具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和远程交互实验室等。2014年,学院在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际儿童研究院”的基础上,新建立省级重点实验室“儿童发展与康复重点实验室”,下设四大平台11个实验室,分别为认知发展与神经康复平台(儿童脑电实验室、儿童脑机交互实验室、儿童近红外实验室),行为发展与康复平台(儿童眼动实验室、儿童行为实验室、婴儿实验室、动作与运动康复实验室),生理生化检测与康复平台(生化质谱实验室、儿童表观遗传实验室、儿童血谱成像实验室),质量评估与康复大数据平台(过程质量评估中心、数据分析实验室、特色数据库),实验平台面积8千余平米,设备总值超过3000万元。学院还设有学前教育研究所、幼儿园课程研发中心、儿童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玩具与游戏研究所、特殊儿童早期教育干预中心、儿童绘本动画原创中心、儿童剧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科研平台与研究活动)
学院与美国北卡大学儿童研究所、德国慕尼黑国家学前教育研究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美国整合学习中心、哈佛大学医学院脑与儿童发展实验室、伦敦大学贝伯克学院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等学前教育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目前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主要有:学前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特殊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现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8人,入选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者10名,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名。欢迎有志于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儿童发展研究的莘莘学子报考我院。

(第二届幼儿教师教育国际论坛与会专家)
二、导师风采
秦金亮,博士生导师,教授。兼任教育部幼儿园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学前教育学会会长(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主要从事儿童发展研究,偏爱跨学科整合性研究,主要从事亲子叙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生态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儿童发展与公共政策、幼儿教师教育等领域研究,在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Child Development、Developmental Science、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Education、教育研究、心理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

(秦金亮教授)
朱宗顺,博士生导师,教授,浙江大学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博士后研究出站,美国蒙大拿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主要关注学前融合教育、特殊教育史、特殊教育学校文化、特殊教育教师等领域研究;幼儿园教师教育、幼儿园文化、农村学前教育治理等领域研究。公开发表《学前教育功能新视野:滋养社会资本》等论文60余篇。出版《交流与改革:教育交流视野中的中国教育改革》等著作和教材6部。主持“学前全纳教育实践模式研究”等省部级以上课题4项。

(朱宗顺教授)
王春燕,博士生导师,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兼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学前课程与教学论、幼儿园课程与游戏。近几年,主持教育部及省哲社课题6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浙江民间文化与幼儿园课程》《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幼儿园科学保教课程指南》《幼儿园教学诊断技巧与对策58例》等著作10余部。

(王春燕教授)
吕苹,博士生导师,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2012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7年8月赴教育部挂职参与学前教育立法调研与起草工作。现任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儿童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类)2014年项目《学前教育治理的制度化研究》等4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成果被浙江省教育厅等采纳,在《教育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吕苹教授)
李克建,博士生导师,教授,教育学博士,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前教育)。现任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课程与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学前教育政策、学前教育管理、国际学前教育比较。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多项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在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SSCI)以及国内核心期刊(CSSCI)发表论文数十篇。

(李克建教授)
王秀萍,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儿童音乐教育、儿童学、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教师教育等研究。已出版《中国儿童发展四十年(1978-2017)》《一种经验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等专著5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等教材8部。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主持并完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小学音乐教育音乐知识学生化表征机制及应用研究”等项目3项。

(王秀萍教授)
三、研究生培养特色与政策支持
我院研究生培养的特色有二:一是学术硕士培养的国际化与前沿化。学院以早期儿童发展与教育为核心,形成了从学校教室内外环境设计、游戏玩具开发、动漫产品研发、绘本创作出版,到儿童课程开发、教学研究、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广义早期儿童教育研究体系。学院依托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际儿童研究院”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儿童发展与康复重点实验室”,及七个院内研究中心,与美、加、德、英、澳相关研究机构与实验室建立了合作关系,国际知名专家短期访问,举办研讨课程,开展国际协作研究与培养等方式,发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前沿理论素养。二是专业硕士培养采用UGK合作培养模式,采取大学、教育局与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多主体培育、工学结合、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整合培育的新机制,实行大学专业导师、幼儿园实践导师双重指导相结合,培养服务与引领基层儿童早期教育的高水平研究型教师。

(卓越幼儿园教师驻园模式培养研讨会)
四、研究生培养成果与品牌活动
我院研究生会以“本硕博互助”为特色,开展“研究生开讲了”、“博士学术论坛”、“本硕互助”、“一切为儿童”论文大赛等一系列学术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我院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此外,学院还为研究生提供类型多样的学术讲座,拓宽视野,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多名学生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本学科的高水平期刊上。在国内外学术交流方面,我院学生代表多次参与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做公开报告,赢得认可。学院研究生教学成果——《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卓越培养的驻园模式探索》——于2018年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研究生风采)
五、研究生就业
我院研究生毕业生多数进入各类有开设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或大中专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有早教机构培训管理者、婴幼产业经营管理者。全省95%的幼儿园特级教师毕业于我院,全省78%的一级幼儿园园长、副园长毕业于我院,全省85%的幼教干部、教研员毕业于我院。近年来该专业就业率为100%,社会需求大,社会认可度高。
六、各学位点简介
学前教育学(全日制)
本学位点2005年获得学位授予资格,现为浙江省双一流建设学科。学位点现有导师24人,其中教授8人,其中浙江师范大学双龙学者1人,浙江省151人才11人,浙江省学科带头人1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近三年来,本学位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社科重点课题1项,国家社科青年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6项,省哲社课题5项、省自然基金课题1项、省教科规划课题2项。权威期刊论文3篇,一级期刊论文9篇,CSSCI论文19篇,二级期刊论文28篇,学术专著4部,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1项。
本学位点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儿童发展与教育、学前教育原理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研究、儿童政策与管理、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儿童文化与艺术教育等。在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儿童神经教育学、早期儿童公共政策、幼儿园各领域课程与教学、学前教育过程性质量评价、幼儿教师伦理、早期儿童教育哲学、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语料库研究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并在国内具有一定优势。
本学位点致力于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研究热情,掌握学前教育前沿理论和研究方法,能够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学理性探究,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和发表能力,具备在学前教育相关机构胜任研究、教学与管理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研究型人才。
本学位点聚焦学前教育前沿领域,系统构筑学生作为高素质研究型人才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学生将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学前教育研究的前沿进展,掌握开展学前教育研究的量化与质化研究方法,分析学前教育名著与教育思想。同时将通过讲座了解跨学科、多领域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热点,通过科研实践活动掌握学前教育一线的研究热点,了解高水平幼儿园教育的特点,通过国际高水平院校的交流与访学开阔国际视野,了解国外学前教育研究的特点。
特殊教育学(全日制)
浙江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硕士点建立于2006年,是浙江省首个特殊教育学硕士点,也是目前浙江省唯一特殊教育学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本专业团队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教授4名,副教授4名,讲师6名,硕士生导师6名。本学位点目前设有特殊教育原理与发展历史、学前特殊需要儿童融合教育、特殊需要儿童学习与发展科学、特殊需要儿童课程与教育教学四个研究方向。本专业主要为融合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及相关机构培养教师、研究人员与管理服务人员。
一、特色与优势
(一)专业教师团队力量雄厚,研究特色优势显著。团队人员专业领域涉及特殊教育学、医学康复学、发展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及课程教学论等学科。其中,特殊教育历史、早期融合教育和发展性障碍(自闭症)研究成果斐然。
(二)国内学科排名前列,国际化程度高。5★级专业(最高级别)(邱均平,2018),与国际5个儿童研究院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与明尼苏达大学儿童发展研究院开展4+5人类发展博士生联合培养,与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等5所大学开展合作培养。
(三)专业实验与实践条件充足。国家专项建设的“儿童发展实验教学中心”面积达28000平米。已形成胎、婴、幼发展,递质生化、基因、神经细胞、微系统、微环境、宏观社会环境模拟综合因素交叉的人类发展实验体系;儿童绘本、游戏、玩具、学具高度融合的教学条件实践体系;通过远程交互式实验室形成专业与近百所双向联通的生态实践体系。
二、招生领域
(一)特殊教育原理与发展历史。主要关注特殊教育学科中的基本理念、发展历史、政策法规、体系模式、未来趋势等特殊教育的基本问题。
(二)学前特殊需要儿童融合教育。主要关注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鉴别、发展评估及教育安置等议题;关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质量评价、环境创设、班级管理、行为支持、课程与教学调整、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等。
(三)特殊需要儿童学习与发展科学。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从行为、心理和生理三个不同层面,比较各类特殊需要儿童与普通发展儿童的发展特点与学习潜能,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四)特殊需要儿童课程与教育教学。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探讨培智学校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及生活适应等课程标准、教材研发、课程教学及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等。
三、学习内容与要求
(一)专业德行与理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热爱特殊教育事业,身心健康,认同专业,恪守专业伦理;尊重儿童,有高度责任感;汇聚专业智慧,勇于创新。
(二)专业知识与视野。具有扎实的特殊教育学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包括各类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心理发展与评估、教育与康复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特殊教育学相关学科的前沿理论,包括心理学、康复医学、认知科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专业能力与实践。掌握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相关临床手段,如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诊断评估、发展性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认知发展与行为问题的积极支持、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与教学方法等;掌握相应的科研方法和一门外语,具有独立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形成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色,并且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全日制)
本学位点是心理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为省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6人,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2名,副教授4名,任课教师全部拥有博士学位。近三年获得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项目6项,SCI/SSCI 来源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目前有多名硕士生发表国际期刊论文,被保送硕博连读研究生。
学科顺应国际人类发展科学综合性发展趋势,在儿童发展与0-8岁儿童早期教育、特殊儿童教育的整合方面寻找新的增长点。学科正在形成三个研究特色,一是儿童发展与神经科学,研究团队在教育神经科学、儿童说谎的神经科学、媒体及动画认知神经科学、视动整合神经科学、音乐认知神经科学等方面开展研究十余年,获国际合作和国家级课题多项,在本领域最高水准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成果多项,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二是儿童健康与康复、早期干预,团队在儿童运动健康、营养健康、应激压力与健康、生活事件社会适应与健康、保育与健康、运动康复、物理康复、语言康复、自闭症早期干预、行为干预等方面形成特色;三是儿童发展与教育、游戏,在领域教育与儿童发展评估、教育质量与儿童发展评估、玩具功效与儿童发展、游戏与学习、游戏与发展特殊性等方面形成优势。
本学科依托儿童发展与康复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包括儿童眼动、ERP、脑机接口、近红外脑成像、动作捕获、视动整合、玩具人机工程学、生化液相质谱、行为表观遗传基因测序等研究平台,并与幼儿园、特殊学校、儿童康复中心建立移动式实验平台,实现“面对完整、鲜活儿童”的专业研究追求。
作为新兴交叉学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既可以为高等学校、中职学校、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也可以在儿童教育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儿童基金会、儿童康复机构、社区机构等从事实务工作。
学前教育(全日制)
本学位点招收全日制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本学位点发挥学院多年积累的全实践课程优势,力图培养高水平的反思性教育实践者。通过3年的培养,力图帮助学生成为前专家型教师,为优秀教师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学位点依托学院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儿童研究院”及学前教育研究所、玩具与游戏研究所、儿童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学前课程研究中心、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厚实的研究积累、扎实的理论教学和接地的实践反思,成为了浙江省乃至全国学前教育硕士培养的优秀单位。本学位点围绕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素养与能力目标要求,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尽力体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合理安排。课程的内容体现基础性、科学性、整合性和实践性,使课程设置体现“育人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理念,着力于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思考能力、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特殊教育(全日制)
招收本科毕业生。本学位点发挥学院多年积累的全实践课程优势,力图培养高水平的反思性教育实践者。通过3年的培养,力图帮助学生成为专家型特殊教育教师,为优秀教师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学位点依托学院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儿童研究院”及特殊儿童早期干预中心、玩具与游戏研究所、儿童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厚实的研究积累、扎实的理论教学和接地的实践反思,成为了浙江省乃至全国特殊教育硕士培养的优秀单位。本学位点围绕特殊教育专业硕士素养与能力目标要求,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尽力体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合理安排。课程的内容体现基础性、科学性、整合性和实践性,使课程设置秉持“胞与其怀,融合天成”的宗旨,体现“育人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理念,着力于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思考能力、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65 杭州幼儿师范学院(0571-82997590),地址:浙江师范大学萧山校区
杭州幼儿师范(特殊教育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 | 研究 方向 | 招生人数 | 初试考试科目 | 复试考试科目 | 备 注 |
040105学前教育学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16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④无 | 学前教育基础 | 本专业只招收本科生 |
040109特殊教育学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5 | 发展心理学 |
0402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6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④无 | 儿童发展研究基础 | 本专业只招收本科生 |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0451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 | | |
专业代码、名称 | 研究 方向 | 招生 人数 | 初试考试科目 | 复试考试科目 | 备 注 |
045118学前教育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3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934幼儿园课程概论 | 学前教育基础 | 本专业只招收学前教育专业全日制本科生 |
045119特殊教育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908特殊教育学 | 儿童发展与教育 | 本专业只招收本科生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0451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 | | |
专业代码、名称 | 研究方向 | 招生 人数 | 初试考试科目 | 复试考试科目 | 备注 |
045118学前教育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934幼儿园课程概论 | 学前教育基础 | 所学专业为学前教育或具有学前教育工作经验的本科毕业生 |
045119特殊教育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908特殊教育学 | 儿童发展与教育 | 本专业只招收本科生 |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